文/钟美慧(课程发展部主任)
承受力不是与天俱来的,
是在孩子面对失落的事情中,
随着陪伴、关怀而建立出来的能力。
不久前担任园长的姐姐感慨地提及,许多孩子在学期初是由爸妈送来,学期末就只剩下单亲来接送。显然这世代有许多孩子,在小小年纪就已承受失落亲情的痛。而从随机杀人案、地震、风灾等天灾人祸日益增多,生命的无常随时可见,死亡议题对孩子已不陌生了。
但对于年幼的孩子,生活应是无忧无虑的,相对于生离死别的伤痛,实非孩子幼小的心灵能够承担的。因此,需要及早为孩子打预防针。培育孩子面对失落;承受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能力,是父母、师长责无旁贷的必要之务。
"承受力"定义:了解别离、失落等负面经验乃人生必经过程,能以积极、坦然的态度面对,并能适当地抒发情绪,回复生活步调,"失落"可说是原本拥有东西的失去或被剥夺;抑或是心理上的情感消失或中止。任何人无论面临亲人的死亡、关系的中断或宠物的离去都是一种失落。失落会使人进入悲伤的情绪,而如何以最短的时问从悲伤中走出来,并扬起脚步重新出发,就可称之为承受力。
让孩子了解人生无常
让孩子知道身边的人、事、物都会改变,不会永远存在,可使孩子在突然失去亲友、宠物时,减少失落带来的冲击。而当孩子知道人生的无常,也有助于孩子珍惜还在身边的亲人与朋友。
不避讳和孩子谈死亡
哲学家海德格说:"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者。"无论是孩子的宠物死亡,或亲友过世,都是和孩子聊死亡的时机,借机听孩子对死亡的想法与感受,并厘清孩子对死亡的误解及除去恐惧。
我的大姐过世时,三姐的孙女才两岁半,她的爸爸告诉她,大姨婆离开我们到天堂去了,所以我们要去跟她说将来在天堂见。虽然她哭得很伤心,但告别礼拜中,似乎已经可以理解的、安静的参与在其中。
孔子说:"未知生,焉知死",和孩子谈死亡更大的意义,是让孩子知道生命都有终点,因此要把握有限的年岁,积极地活出精彩的生命。
帮助孩子学习抒发情绪
任何人面对失落时,会出现哀伤、思念、沮丧、生气、自责……等负面情绪, 这些情绪带出的行为可能是自我封闭、厌食、失去动力、失眠、暴力等。若负面情绪未处理干净,还会延长失落带来的负面影响。当孩子在生活中面临大大小小的失落时,正是孩子学习处理情绪的好机会, 但此刻就需要大人的帮助了。
父母师长可以多陪伴孩子,并运用同理心,帮孩子说出心中的情绪,或容许孩子伤心哭泣,甚至到空旷地喊叫一番……都是很好的情绪宣泄方式。而当孩子有思念情绪时,允许孩子与离婚的父或母亲见面相处是必要的,而对于过世者,可陪伴他一起回忆与失去的亲人或宠物相处的美好时光。大姐过世后,她读小学的孙子就常播放他在奶奶生前,偷偷为奶奶录制的生活视频,每看一次、每哭一次,情绪就会渐渐抒解,而达到疗愈作用。
塑造孩子强健的心
当一个人心越强健,能够承受失落、挫折、创伤的能力越大。强健的心,是一个被爱充满、肯定自我价值、对人有爱、知道生命的意义、对生命抱持梦想的心。
意义治疗大师弗兰克说:"帮助一个人在最坏的情况中,还能活下去的关键是,他体认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。"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、师长要常常对孩子表达爱,并给予足够的鼓励与肯定,引导他在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价值,那么他在面对失落时,其生命复原力是大的。
彩虹爱家出版的幼儿生命教育课程∼ "培养孩子承受力",绘本成为最佳素材。
《爱的旅程》/彩虹爱家
小企鹅可可和奇奇是好朋友,有天,他们溜冰时,海豹把奇奇咬走了,这件事让可可好难过、好生气、好害怕,奇奇的爸爸更伤心。可可的父母不断地安慰杰奇叔叔,最后,杰奇叔叔终于愿意接受大家的善意,也把爱付出给可可。
此绘本帮助小朋友了解失落经验是生命中难以避免的,虽然过程会很难受,但是爱可以弥补一切的遗憾与伤痛。
无论是帮助孩子面对失落、走出伤痛,或给予孩子预防教育,让孩子及早建置健康的信念面对失落,都需要亲子之间有更多时间与机会谈心。在一次次的心灵互动中,孩子心中的伤痛有机会被聆听,正向的信念与价观,也就不知不觉的放置在孩子心中,成为其生命的滋养与困境中的力量。
文章出处:彩虹月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