验证中心登入
帮助中心
教养专栏

【品格力系列】培养孩子拥有与付出关怀力

文/钟美慧(课程发展部主任)

有同理心的孩子,
较有能力关怀他人,
也可以体会付出带来的快乐与价值!


联合晚报副董事长张作锦指出,人如果失去同情心,人性的堕落是无止境的。因此,培养孩子的“关怀力”是不可忽略的。

什么是关怀力呢?

“关怀力”是能对身边的人展现关爱与尊重。

台东杨重源医师自幼生长在贫困家庭,一心想借着从医脱贫,却在当上医生后,有一年去西藏塔须村旅行,看见那里没有医生,只要一个感冒就会致命,因此每年的夏天,他都会上山一个月,期间要忍受有如十万支针扎头的高山症,用尽一年的积蓄,每天为300个病人看诊,甚至协助开办希望小学,至今连续九年花费将近1600万。有人笑他傻,但他表示“人们常是追着希望跑,我则是被希望追着跑。”因为他已成为村民的希望:“杨曼巴,我们等你回来。”(曼巴是藏人对医生的尊称)也让社会上的人们看见,关怀能为人带来多大的温暖和希望。 

如何培养孩子的关怀力?

能将心比心,才能了解别人的处境、感受和需要,因此同理心是“关怀力”的基础。3、4岁的孩子正值同理心发展的关键时期,因此幼儿也是培养关怀力的重要阶段。同理心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身教,若我们与孩子互动时多运用同理心,孩子也就自然学会如何同理他人。


我在养育老三过程,因为已是老手妈妈,所以与其互动时常常能用同理心说出他的感受与需要,不知不觉也培养了他的同理能力。
记得孩子三岁时,有一次牵着他的手散步,一阵冷风让我抽了一口气,他立刻问我:“妈妈,妳是不是很冷?”使我既惊讶也很安慰他这么小就有如此敏锐的同理心。也因此,他自懂事以来就常主动关怀他人。记得他小五时,一位邻居爷爷向我夸奖孩子在上楼梯时主动帮他提重物,他读高中时,只要我晚餐煮得较丰富,他就会多带一个盒饭,给班上没有机会吃到妈妈盒饭的同学。

除了同理心的培养,“以身作则”更是让孩子实践关怀行动的模范,孩子会借由观察父母师长对他人的情绪有哪些反应、在他人有需要时如何行动,来成为他与人互动的反应模式。

另外,在孩子渐长时,要多鼓励孩子参与关怀服务的活动,华人盘石领袖协会理事长、师大教授谢智谋,自2005年起,借由在体育大学任教领导力课程,每年发起约一个月的学习与体验计划,带领学生前往尼泊尔挑战两座高山,服务当地小学,并募款帮助尼泊尔的小学建储水槽、盖砖屋教室。台湾新北市中和小学、桃园县元生小学、桃园县寿山高中,甚至921地震灾区长福国小也都参与了此项关怀行动,借着自己做的气球、绘本、 T恤,手工艺品等,募集款项送爱到尼泊尔。不论上山服务的、参与募款活动的孩子,都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与满足,也学习到付出关怀的意义与价值。

如何运用绘本培养孩子的关怀力?

除了生活教育,运用绘本引导孩子反思,也是培养关怀力的好方法。

《生日礼物》/彩虹爱家

小刺猬的生日快到了,他的好朋友都送小刺猬喜欢的东西,只有小猴子选了自己喜欢的衣服送给小刺猬。小刺猬怕刺破衣服而不舍得穿,让小猴子觉得很不好意思,也学会了要关怀别人时,需要先了解别人真正的需要。

借此绘本可引导孩子连结生活经验,将小猴子学习到的功课,运用在自己付出关怀或帮助别人时,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,给予对方所需要的。

《凯文的神奇礼物》/彩虹爱家

凯文有了小婴儿弟弟,内心非常抗拒,不但嫌弟弟吵、不准弟弟玩他的玩具,甚至还想把弟弟送走。直到弟弟张开双手要凯文抱抱时,他的笑声把凯文也逗笑了。凯文终于接纳弟弟并和他一起玩,而且很高兴地发现,自己是个会照顾弟弟的大哥哥了。

此绘本可以读孩子学习“分享的快乐加倍的多”,只要愿意付出爱,得到的回报是更多的。

 

关怀力不是一个技能,是一种生命的展现,当一个人内心有爱与怜悯时, 才能有关怀他人的力量,若要培养一个有关怀力的孩子,他身边的大人需要先用爱与尊重来对待他,当孩子被爱与被尊重的渴望得到满足时,只要稍加引导,关怀的能力就可以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。若是大人、小孩都能有“关怀”的公民素养,才可以骄傲的说:“最美丽的风景是人”了。

文章出处:彩虹月刊